首页

贱狗想要喝主人圣水

时间:2025-05-23 07:05:21 作者:为浑善达克沙地“锁边”的牧民小分队 浏览量:76027

良渚古城遗址。谭琴 供图

  中新网杭州11月13日电(记者 王逸飞)如何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是全球性命题。在浙江杭州,当地推动良渚文化走出保护区“围墙”、成为区域发展新引擎的探索值得关注。

  13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第二届“良渚论坛”将于11月25日至27日在杭州余杭区举行。会上,余杭区介绍了当地通过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这一新举措,让良渚文化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实践。

  2019年,作为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做好良渚申遗后半篇文章,以文化兴盛赋能城市全面发展,2022年底,余杭借鉴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按“廊道式”发展理念开始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

  这条大走廊以5000多年的良渚文化为核心,将2000多年的运河文化、1000多年的径山文化、双千年古镇文化等重要资源串珠成链。过去两年,其先后现身杭州市、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成为省、市、区三级的重要战略。

  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刘颖在当日发布会上介绍,以文化为纽带的良渚文化大走廊,正重塑余杭发展的空间格局。

  目前,余杭形成了“两廊一轴”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位于北部的良渚文化大走廊加速成型,与余杭核心城区所处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实现一北一南“两廊齐飞”,推动着城市、乡村、产业、生态协调发展,连接二者的古今千年发展轴,则实现了古城与新城链接、历史与现代交汇、科技与文化融合。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良渚)外景。余杭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以文化为载体的良渚文化大走廊,也在以项目、产业的集聚和繁荣赋能区域发展。

  当日发布会透露,第二届“良渚论坛”期间,位于良渚文化大走廊范围内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良渚)将正式开馆。其是“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也是继杭州国家版本馆之后又一落户良渚文化大走廊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地标。

  余杭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十二年居杭州第一。在此基础上,近年该区加快推进良渚文化大走廊“十大工程”建设,其中良渚文化国际交流中心、良渚博物院二期列入刚刚公布的杭州未来“十大文化新地标”。当地还通过出台良渚文化大走廊“文化+”产业政策20条、设立文艺发展基金等,加快打造良渚文化IP,让良渚文化大走廊日渐成为杭州文化资源最丰富、文化事业最繁荣的区域之一,也让余杭自身的文化能级实现了从“杭州良渚日”到“五千年中国看良渚”的跨越。

  以文化为引领的良渚文化大走廊,还在地方探索共同富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带动作用。

  刘颖介绍,“我们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实施良渚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工程,发布‘良渚文化大走廊十大图景’,设计开发一系列以良渚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线路,通过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美丽乡村,带动村集体增收致富。今年前三季度,良渚遗址区范围内的村集体收入平均同比增长37%以上。”

  十多天后,来自五大洲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将汇聚第二届“良渚论坛”。届时,这条充满活力的大走廊料将吸引更多目光,并在以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保护、以高水平保护赋能高质量发展方面,激发更多思维激荡。(完)

【编辑:张燕玲】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沿着“繁森路”,共铸“繁星梦”

例如,车内空间相对狭小,想让它显得更宽敞明亮,许多车型在设计时往往会采用大面积玻璃天幕。与此同时,为解决玻璃防晒隔热难题,车企采取了多种手段。

10月28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307元 下调217个基点

本次召回范围内的部分车辆,在前备箱盖解锁后,前备箱闩锁总成系统可能无法检测到前备箱盖处于解锁状态,车辆无法发出“前备箱未锁紧”的提示,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车辆行驶时前备箱盖被掀开,影响驾驶员视野,增加车辆发生碰撞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内蒙古:近3000只风筝空中“争奇斗艳”

现在,姆巴佩放低身段,决定只身从巴黎前往陌生的马德里。在巴黎,他是众星捧月的超级巨无霸,他是俱乐部主席纳赛尔最钟爱的明星,是主教练恩里克绝对依赖的核心,是队友们不可或缺的顶梁柱。而在众星云集的伯纳乌,姆巴佩的一切优势都将荡然无存,他仅是单纯的个人,要想重新找回自己,还需要继续努力。

合肥机场8月创单月旅客吞吐量历史新高

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介绍,为推动外贸增长,2024年以来,广西相继出台外贸稳量提质相关政策措施,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同时,广西完善重点外贸增量项目服务机制,强化工业与贸易联动,30个重大工业项目进出口约800亿元,其中增量约200亿元。

长三角首单“无感办”免申即享船员证书签发

黄智贤认为,山西不论从文化还是历史来说,有太多说不完的故事,可以从神农炎帝讲到春秋战国,再从雁门关讲到五台山,这里的文明没有中断,“在山西好好走一圈至少也要三个月。”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